找到相关内容298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红尘苦海漫谈

    综合体。五蕴与"取"(指一种固执的欲求、执著、贫)联结在一起,就会产生万般贪欲,这就是"正取蕴"。   有了"正取蕴",就会产生各种"苦"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、求不得等七种苦,每日里向五蕴...一苦,再增怨憎会苦、别离苦、求不得苦和正取蕴苦而成。八苦是将五苦中的生、老、病、死重新析离为因苦,再加后困苦而成,这是佛教界比较流行的说法。现对"八苦",作一具体描述:   生苦:人未出生之时,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0959835.html
  • 人生佛教与健康人生

    人生之苦,一般说有八苦,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盛蕴。八苦之中,生老病死是生理和身体方面的痛苦,别离和怨憎会是感情、心理和社会环境的病态,求不得则是思想方面的疾病,五盛蕴是总括...就是“以佛教五乘共法中之五戒等善法,净化人间”,“灭少人生之缺憾与痛苦”。而现实人生最大的缺憾与痛苦其实就是疾病与不健康,因此健康问题是人生所首要面对的根本问题。俗话说得好:有什么有病,没什么没钱。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4562948.html
  • 佛教般若经的翻译与般若含义

    六道,即所谓三善道:天、人和阿修罗;三恶道:地狱、饿鬼和畜生。六道众生因迷误不觉,皆为苦所困扰,而这种种苦归结起来有八种: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和五蕴炽盛苦。因为众生愚昧无知,妄想...苦海的具体行为上,体现于大乘菩萨在日常生活中持戒自律、顺化众生的伦理观念和心性的道德修养上。所以,在理解般若意义时,不应当局限于从文字、知识方面来把握,如果仅从文字上来理解般若学说,在破除一切执着中...

    王宝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5664404.html
  • 略论佛教中对实相的体认(二)

    ,八、五蕴职盛苦。这八种苦可区分为三类:生老病死为生理之苦,、怨憎会、求下得为社会之苦,五蕴炽盛苦为自然之苦。生理之苦与社会之苦为现象上的,而自然之苦却是本质的。五蕴意指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个...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处,六处缘触,触缘受,受缘缘取,取缘有,有绿生,生绿老死。可以将十二因缘略作区分:无明与行,又称惑与业,是生命流转的根因,自有深意,暂且不谈。识、名色及六处(眼、耳...

    吴淑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5065671.html
  • 一位半道出家禅师的悲欣人生

    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一位名叫双姐的奉佛居士家做工,常在工闲取佛经来看,刚开始只是随便翻翻,而后竟逐渐入迷,特别是看到佛经上所云的“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”七种果苦,他顿时参悟了许多,认为唯...

    陈华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473730.html
  • 生死流转图

    山川。房子、耕作、牛羊等,但人类的生活并不美满,生下来就一步步走向死亡,中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,还会生病和衰老,不知何时死无常就会突然降临,所以生、老、病、死都是苦,再加上、怨憎会。求不得、五蕴...出离心则不能提出异议。那么,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众生在生死中流转,又怎样能获得觉悟和出呢?我们此处不做纯理论上的论述,而是结合一幅藏传佛教的《生死流转图》(又称《六道轮回图》)来诠释此理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3980535.html
  • 生死原来也平常

    每个人活在世上,都有八种苦,即生、老、病、死、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蕴炽盛。八苦之中以死苦为最,佛经将死的痛苦比喻为“活牛剥皮,生龟脱壳,螃蟹落汤”,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。在一般人看来,生之可喜,死之可悲,好生恶死是人之常情,甚至“蝼蚁尚且偷生”。但在悟道者眼中,生死一种假相,梦幻泡影。所以,佛教的修行者们不灭除生死,也不惧怕生死,在生死中通达生死,在生死中超越生死。这些修习佛道的人,不生死又...

    延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0081071.html
  • 《仁王护国经》的般若思想

    走出人生许多的迷茫、困惑,或曰误区。人世间的痛苦,不外乎两类:内苦外苦。内苦,来自自身自心,所谓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、怨憎会、五阴炽盛,皆是内苦;饥谨、战乱、水灾、火劫、地震、寒泠、恐怖袭击...

    觉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2081484.html
  • 十善业道 净课仪规

    健全人格,自然止恶行善。何必再念佛呢?答:为人具有这十种善业,才与佛法相合,才容易念佛,才能了生脱死苦得乐。   ●问:我对于生死苦乐的道理,还不大明白,请详细讲一讲。答:我们既是凡夫,总免不了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等八种苦。况且有生必有死。身体死了识神又去投胎。头出头没,轮回六道。真真苦不可言。   ●问:轮回六道,怎样讲?答:天、人、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叫做六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986353.html
  • 佛祖的故事

    集谛、灭谛、道谛。苦谛有八种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(与不喜欢的人或事相会)、(与喜欢的人或事相分离)、求不得(得不到所渴望的东西)、五盛阴(充满各种身心痛苦)。总之,世俗一切本性皆苦,可谓苦海...佛教禅定)。佛教认为:只要按此法修行,便可去苦得乐,由凡入圣,由迷界此岸达到悟界彼岸。   缘起论是佛教特有的教义,佛经中说缘起有11个意义:无作者义,有闳生义,有情义,依他起义,无动作义,性无常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4993560.html